contentstart-
数道目光注视下,秦枫穿着整齐的大明官服,从后堂踱着步子走出,落座,将手中惊堂木重重一拍,喝道:


“升堂!”


呃……


并没有衙役们跟随的“威——武——”,反而引来了许多古怪目光,这让秦枫脑子有点乱,也不知道自己哪里露了怯。


人群中,不起眼的角落里,一位布衣荆钗却依然难掩明艳的美妇,抿嘴一笑。


这濠州县令,倒也有趣……


美妇身边,一位貌若老农的男子握住她的手,脸上亦是浮现出莞尔的神色。


男子自然便是大明太祖朱元璋,此番偕同马皇后微服私访来到濠州,极少有人知晓行程。


没想到,刚到濠州,就遇到这么个有趣的县令。


这一声“升堂”喊得……气势十足,倒像是表演给什么人看似的。


而在朱元璋的印象里,在这偏远之地,县太爷那简直就是天,就算真的勤勉办案,哪用得着如此做作?


“青天大老爷啊!”


虽然县太爷有些奇怪,但既然升堂,前来告状的其中一人连忙膝行几步,匍匐在地,哀告道:“大老爷明鉴!这明明就是我家的田地!因为早年躲避战乱,我们才举家离开,现在我回来了,难道他不该归还么?”


说着,这衣衫褴褛的老农,从怀里抖抖索索拿出一张地契,呈到秦枫案前。


嗯?


秦枫看着有些破旧的地契,说实话不太懂,对这个年代的很多物事,他还十分陌生,遑论去辨认真假。


但似乎就连堂上的被告,都并没否认这地契的真实性。


“大老爷明鉴!”那被告似乎衣着体面些,但也是粗布衣裳,立刻反驳道:“他逃了那么多年,土地也荒了那么多年,现在早已在我家的辛苦下,开垦成了熟地!”


“他一回来,就凭这么一张纸,就要给拿回去?那我这些年的辛苦,算什么?”


“更何况!如今改朝换代,我大明初建,如日中天,他这地契更是早就过期作废,还说什么归还土地?”


嚯!


好一笔糊涂帐……


刚穿越而来的秦枫,霎时就感受到莫名的压力。


这个印象中威风八面的县太爷,不好当啊!


若是判定不需要归还,谁占的土地就是谁的,那很快就要大乱,毕竟在那个年代,土地对农民那简直就是命根子一样的存在。


这例子一开,怕是自己回老家的日子,可就不远了……


但要是按照地契来判决,好像也大为不妥,因为之前连年战乱,许多人外逃他乡,导致田地荒芜,旁人给你开垦好了,成了良田,你一回来就白捡便宜,那还了得?


公堂上,双方争执不休,眼瞅着就要吵起来,要不是有衙役镇着,当场撸袖子动手都有可能。


混在人群中的朱元璋,跟马皇后对视一眼,也是微微皱眉。


此事……看着不大,实则十分棘手。


若只是一家一户,倒还好说。


问题是这种情况极为普遍,甚至朱元璋在京城的时候,也偶尔在奏折上见过类似的案件。


最让那些地方官为难的就是,这案子一旦有了结论,那就会形成一个定例,引发无数后续的麻烦。


因此,到目前为止,绝大多数官员都只是和稀泥,两边各打五十大板,先不做明确处理。


但……这稀泥从洪武元年,和到了洪武二年,也没有定论。


这位姓秦的小县令,多半也是继续和稀泥吧?


朱元璋目光掠向堂前,望着“明镜高悬”的匾额下的这位濠州县令……


唔!有了!


秦枫并没有注意到人群中这道隐晦的目光。


犯难的时候,他忽然想到,《明太祖实录》中记载,对于这种因为战乱导致的土地纠纷案,在明初的时候,朱元璋曾经发布了一个《大赦天下诏》。


——州郡人民,因兵乱逃避他方,田产已归于有力之家,其耕垦成熟者,听为己业;若还乡复业者,有司于旁近荒田内如数给与耕种。


意思是说,如果土地已经被别人占领,不能再要回去,但是政府会按照地契上的数量,分配给你一块荒地,你自己开垦去。


既然有了这路子,秦枫就会了。


啪!


手中惊堂木一拍,秦枫当堂驳回了原告索要田地的请求,然后按照地契上记录土地的数量和条件,划拨了一块荒地给他。


这下,被告欢天喜地,连连磕头,高喊青天大老爷!


原告虽然有些不满,但他原本丢弃的也只是荒田,现在索要人家的良田没有道理,能拿回一块荒田,也算是未来有了指望,只是多出点力气罢了。


于是,原告略一踌躇,也是叩首感谢县太爷。


此案,竟是落得个皆大欢喜。


朱元璋愣了,跟身边的马皇后对视一眼,目光中交织着惊喜和赞赏。


人才


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