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
十一月十六。


景国太子与楚国长公主大婚。


楚卿烟在鸿胪寺出嫁,所以接亲队伍是从东宫到鸿胪寺。


萧景琰的大婚是礼部操持的,都是由礼部尚书李立安排的。


东宫内装潢的红红火火,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。


萧景琰刚吃过午饭,就犹如提线木偶般,在以雪儿为首的丫鬟们的伺候下穿的整整齐齐的。还进行了简单的捯饬。


只见萧景琰头戴金冠,身着红色喜袍,身前大红花,胯下赤兔马,简直是应了一句话:陌上人如玉,公子世无双。


萧景琰带上赵云、陈庆之、薛仁贵、陈到等人前去迎亲。


赵云等人身后,跟着一百精选出的龙牙军,只见这群龙牙军手拿衔牌踏着整齐的步伐走来。


最后,是抬着一个个红色箱子的民夫。


一行人浩浩荡荡。


一路上,围满了百姓。


百姓们在得知是守护了青州的太子殿下大婚,都纷纷来到迎亲路两侧前来为太子殿下送上祝福。萧景琰看着热情的百姓,心中一暖,这就是他舍生忘死,要拼命守护的百姓。


随即,萧景琰吩咐赵云等人向两边撒喜糖,撒喜钱。


百姓们一边捡着撒来的糖和钱,一边高声为萧景琰贺喜。


鸿胪寺离皇宫也不算远,两刻钟后就来到了鸿胪寺。


鸿胪寺门口。


萧景琰翻身下马。带着赵云几人来到楚卿烟住的房间门口。


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喜婆和几个丫鬟。


喜婆见到萧景琰走来,笑眯眯的迎了上来,说道:“太子殿下,卿烟公主在里面梳妆,太子殿下请作催妆诗,若作不出,就请拿喜钱吧。”


萧景琰哈哈一笑道:“区区催妆诗有何难。”


萧景琰走了三步,微微一笑,说道:“不知今夕是何夕,催促阳台近镜台。谁道芙蓉水中种,青铜镜里一枝开。”


看着没有难住萧景琰,喜婆对着几个小丫鬟说道:“你们说这样够了吗?”


小丫鬟们齐声道:“不够不够,驸马爷再来一首。”


平时她们可不敢这样对萧景琰说话,但是今天是萧景琰的大婚之日,也是习俗,萧景琰自然也不会怪罪她们。便继续念道:“传闻烛下调红妆粉,明镜台前别作春。不须满面浑妆却,留着双眉待画人。”


众人皆是震惊萧景琰的文采,而且是即兴的连续两首。


喜婆见没难住萧景琰,只能放行,只是萧景琰也不会在这大喜的日子让人失望,还是示意让赵云给几人发喜钱。


喜婆和几个小丫鬟拿到喜钱,都喜出望外,连声感谢萧景琰。


做完催妆诗,萧景琰来到了房内。


房内。楚卿烟手拿团扇遮着面,坐在了梳妆台前。


萧景琰来到近前,拿起身边的红色的鸾带,牵着楚卿烟往外走。


来到了鸿胪寺门口。


下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火盆。


二人跨过火盆,来到轿前,上轿前,楚卿烟将手中的其中一柄绑有红绳的扇子丢下,(意味着丢掉坏习惯和坏脾气)然后抬步进了轿子。


看到楚卿烟上了轿子,喜婆在边上喊道:“起轿!”


随着喜婆的喊声,轿夫们抬起了轿子,迎亲队伍开始出发。


一路吹吹打打,很快就来到了东宫。


到了东宫后,众人休息了一会。


到了傍晚。


景皇带着柳皇后和萧景琰的五个哥哥来到了东宫。


景皇和柳皇后坐在了主位上。


萧景峰在边上喊道:“大礼虽简,鸿仪则容,天地尊卑,君庄臣恭,男女联姻,鸾凤从龙,无序私立。家昌邦荣,新人双双拜天地。”


浑厚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。


萧景琰和楚卿烟走到案桌前站定。


“跪!”


萧景峰的声音响起。


萧景琰和楚卿烟跪下三叩首。


“起!”


萧景峰再次喊道。


萧景琰和楚卿烟二人起身。


萧景峰转换位置,站到一旁喊道:“拜高堂!”


萧景琰和楚卿烟二人来到景皇和柳皇后面前,跪下叩首行礼。


柳皇后看到儿子终于是成婚了,非常的欣喜,眼中又有些酸溜溜的感觉。有一种儿子终于大了,却送给了其他女人的感觉。


萧景峰喊了声:“起!”又高呼夫妻对拜。


礼仪终于是完成了,最后送入洞房。


萧景琰和楚卿烟进入了婚房,景皇开口让萧景峰招呼着宾客入席落座开宴。


前厅大厅,热闹非凡。


后院婚房,静谧无比。


萧景琰和楚卿烟坐在了火炕边,楚卿烟将手中团扇放在了枕边。是为却扇。


之后,二人喝了合卺酒、行了结发礼,一切才终于结束。


萧景琰暂时留


-contentend